时间:2025-11-03
大
中
小
来源: 吕梁新闻网
秋收不仅是农时任务,更是对基层治理效能的“突击测试”。党员干部助农秋收不能只看表面的行为,更要从统筹农机调度、协调劳动力分工,到对接烘干场地、解决运输难题等方面看助农秋收的实质内涵。
我们应该知道,其中的每一个环节都考验着基层党组织的组织力、协调力和执行力。党员干部参与秋收,本质上是把基层治理的“考场”设在田间地头,在实战中提升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。
今年秋收季节,农户因家里劳动力短缺,眼睁睁看着谷穗倒伏,有的村庄因运输道路不畅导致刚收回的玉米积压。党员干部主动靠前,化身“调度员”“宣传员”“服务员”,他们提前摸排各村需求,建立“农户需求清单”与“干部帮扶清单”双向对接机制;利用微信群、大喇叭普及秋收防灾知识,联系农机合作社开展“跨区作业”;甚至协调企业开通“粮食运输专线”,打通从田间到粮库的“绿色通道”。在这个过程中,党员干部不仅解决了具体问题,更摸索出“需求摸排—资源整合—精准服务”的基层治理模式,让治理能力在实践中得到锤炼。这种“在干中学、在学中干”的练兵方式,远比会议室里的理论学习更接地气、更有实效。
党员干部在助秋收中直接面对群众需求,是锤炼群众工作方法的“实战考场”。基层治理的核心是做群众工作,而秋收时节正是群众需求最集中、矛盾最易显现的窗口期。助秋收行动更是检验干部应急处突能力的一场“压力测试”,锻造着基层治理的韧性。农业生产受自然条件影响大,秋收时节往往面临天气突变、市场波动等不确定性。这些在紧急状态下快速响应、统筹资源、解决问题的经历,极大提升了干部的应急处突能力。
从更宏观视角看,助秋收行动是培养“一懂两爱”(懂农业、爱农村、爱农民)干部队伍的战略举措。党员干部助秋收正是这种优良传统的延续,它让干部在农事活动中理解“三农”工作的战略地位,在与农民并肩劳作中厚植“把根扎在泥土里”的为民情怀。
秋收田垄间的汗水,浇灌出基层治理能力的参天大树。当党员干部在助秋收中学会俯下身子听民声、开动脑筋解民忧、撸起袖子干实事时,他们收获的不仅是秋粮入仓的喜悦,更是治理能力的全面提升。这种在实践中淬炼出的能力,将成为推进乡村振兴、实现基层治理现代化最宝贵的财富。